典故:《李猫》
解释:
《旧唐书.李义府传》:“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,又以柔而害物,号曰李猫。”《新唐书.李义府传》作“人猫”。
唐.李义府表面柔婉而有猫的媚态,心却歹毒,故时人称其为“李猫”(或“人猫”)。后因用以比喻外表温恭而内心阴险的人。
明.佚名《鸣凤记.世蕃奸计》:“笑里藏刀胜李猫,偏宜相府为爪牙。”
《旧唐书.李义府传》:“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,又以柔而害物,号曰李猫。”《新唐书.李义府传》作“人猫”。
唐.李义府表面柔婉而有猫的媚态,心却歹毒,故时人称其为“李猫”(或“人猫”)。后因用以比喻外表温恭而内心阴险的人。
明.佚名《鸣凤记.世蕃奸计》:“笑里藏刀胜李猫,偏宜相府为爪牙。”
热门字体
蝛
鯌
鵥
鴜
坢
襌
軧
竾
甮
腱